比亚迪售后政策调整:“三电质保”不再强制4S店维保,修理厂机会来了?

 行业动态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6-24
据迪Fans消息,比亚迪近期调整了的售后政策,允许车主在正规修理厂,进行“三电”系统以外的维修保养。
据悉,在比亚迪(王朝&海洋)APP中,打开服务页面,也出现了【服务记录】的新入口,车主点击进入之后,可以填写外修记录,提交之后交由官方审核,同步至车主服务记录,同时也确认“三电”系统不受影响,质保条款可以继续。

比亚迪官方客服对此回复称:“选择在非比亚迪授权服务店“保养或进行维修或未使用原厂备件”,如果未导致“三电”系统相关零部件出现故障及影响的,“三电”系统终身保修权益不受影响”。

但是客服建议选择比亚迪授权服务店提供服务,因为车辆使用性能和寿命与维修、保养、事故影响等息息相关,而新能源车型技术复杂。
简言之,比亚迪不再以“三电”质保为条件,强制要求车主在4S店进行维保了。


比亚迪为何开放外修通道?

事件引发关注,一个重要原因是比亚迪对售后的态度出现180度转变。
2022年,有车主在修理厂更换轮胎后,失去“三电终身质保”权益。事件引发热议,比亚迪的“严苛”人尽皆知。即使官方回应是出于安全考虑,但外界关注点都指向其锁定车主后,欲在售后“养鱼”。
2023年,比亚迪基础保养套餐提价,从之前的325元提升至485元,涨幅高达49.2%,官方回应为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所致,原价已坚持5年难再维继。
不过,车主并不买账,认为此举是在“试探底线”,为日后提价做准备。更有行业人士怒斥此类终身质保条款为“毒瘤”,车主终究会“用脚投票”抵制。
可是,比亚迪能被称为“迪王”不是没有原因。
凭借“极致性价比”,比亚迪顶着“骂名”,一路高歌猛进。2023年销量突破300万辆,以单车甚至不到8000元的毛利,跻身全球十大车企。
而回顾比亚迪基础保养套餐涨价一事,有车主算过一笔账:混动车型维保频率较低,4年4次的保养费用从1300元增至1940元,但相比于同级车型,1940元的价格也已经是比较便宜。可以说,在短暂风波过后,车主对比亚迪用车成本的共识依旧是便宜。
今年以来,比亚迪“性价比”的展现,来得更加凶悍。先是7.98万的入门车型“秦Plus”掀翻牌桌,后是9.98万的“秦L”上市,13天狂卖80000台。各地4S店人潮涌动的胜景,可谓妇孺皆知,有网友打趣:“比亚迪4S店都不够用了”。
事实上,比亚迪在加速布局低线城市的过程中,4S店真的“不够用”。
据比亚迪官网渠道信息,购车意向群体集中的三四五线城市中,多数城市的4S店只有1~3家。这也意味着,比亚迪在下沉市场的保有量越增加,车主售后维保存在网点少、等候时间长等问题将更突出。

而此前比亚迪有关享受三电质保的严苛条款,本就有“霸王条款”的争议,车主相关投诉不在少数,如今也将成为下沉市场购车群体的“绊脚石”。

但对于比亚迪而言,当下的第一要务是卖车,是抢占市场份额,在不影响核心零部件的情况下,放开车主的外修通道,显然是利大于弊。




修理厂能吃到这块“维保蛋糕”吗?
燃油车增量放缓,修理厂渴望“触电”的机会。
近些年来,后市场涌现出的新能源机会,更多聚焦在新能源车的洗美改业务上,而新能源售后授权机会作为“香饽饽”,多数掌握在4S集团及大连锁手里。
随着比亚迪在售后上开了这道口子,“相对自由”了的车主,会涌入修理厂吗?
AC汽车咨询了多家修理厂,得到的反馈是门店平时接待的比亚迪车主不多,通常是做些洗美业务,偶尔换个胎、做个动平衡。
在一二线门店老板看来,比亚迪的售后政策似乎并不那么令人“兴奋”,因为当地比亚迪的4S店网点充足,更关键的是比亚迪的官方保养套餐价格便宜,车主出走4S店的动力不大。
但对于下沉市场的修理厂而言,或许是一次找到增量的机会。
据一位比亚迪“汉”车主透露,一年两次保养都在4S店,一次保养仅需370元,有原厂质保,服务更放心,没有理由去修理厂。
其实在大多数比亚迪车主看来,修理厂小保养的价格优势不大;而新能源车的保养次数更少,在车企的APP内预约也方便,不愿趟后市场“浑水”。
再者,大多数车主依然担心外修会影响三电质保问题,能去4S店尽量去4S店。
这也符合大多数新能源车主的心理,在售后维保选择上更相信厂家授权渠道。

当然,比亚迪的售后政策会不会引起其他车企跟进,以及会激起怎样的化学反应,还有待观察。


写在最后

在商业社会,没有人会轻易“浪费”。比亚迪售后政策松绑固然让人欣喜,但我们也能够看到,在松绑之前,其售服体系已经对车主形成极强的粘性吸引力。

值得关注的是,越来越多的车企在新车销售阶段就以“基础保养终身免费”政策锁住用户。

从利益链条的顺序看,后市场居于被动地位。如何将大厂撒漏的“毛毛雨”,转化成自己的“泼天富贵”,是一直以来的命题。

当下的车市,内卷是底色,各家车企卯劲开发下沉市场,皆是志在主流市场的地位。比亚迪靠售后策略再次抢先一步,其他车企接下来会怎么跟上?

——转载自:AC汽车